找到相关内容309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(二)“甚深”

     云何微细因果难可了知?谓依观察圣谛道理,始从老死,乃至识缘名色,所有“ 有支”有缘体性。  什么叫做微妙而细密的因果很难明了知道呢?指依从于观察四圣谛的道理,也就是从老死开始观察,乃至观察到识与名色为缘的整个“有支”的所有体性都是互为因缘的(各支都必须依附其他的条件才能形成其体性而存在) 。  云何名为(‘有支’)有缘体性?谓于是中‘有’因缘生,未永断故而有‘生’生,‘生’既生已。唯当希待后时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4353131.html
  •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

    以人智易执,一落言诠,即便迷头认影,故须种种巧设权言,以透脱滞见,独露真如。不知色身外洎山河大地,咸是妙明真心中物。唯识概八识于心王含藏宇宙万有心物之种子,皆标明佛法之言心,即谓心物一元之体性。又曰...万有虽灭而不随之断绝,故生灭轮旋而终无生灭处。夫既寂然不动,从何而得万有之生灭往来?盖体性功能,本然运行不息;运行者,体性无始功能之力,亦曰风,亦曰气,而非习知之风与气,故以功能之力言。功能之力,运行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746422.html
  • 释量论(本颂)(二)

     其系属错乱。  声等多性故,顿缘多已成。未取能建者,不取所建故。  有法遮一切,从彼彼返异,假立有异者,彼众多体性,  假立自性异,现种种彼等,非无分别心,现为种种事,  非暂生行境。设有白等性,如...众多,能随生果者,彼立彼体性,说彼是所取。  乐等不依余,不能设立名,故彼等自证,非系属言说。  余非证,彼等,自体如何证?有说依一义,是识所证知。  彼非彼自性,彼非彼因生,识因生非余,乐等何非识?...

    法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2538400.html
  • 佛法之四现实观

    实性。何则?例于花,若谓其有体性者,何以因气候、地宜、人力等环境条件――生理学上之环境因子――而生变化。如缺其各种环境之关系条件时,即成萎垂现相,则其无有体性可知。故凡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所出生之一切一切,均为众缘所成,空无体性。换言之,一切事事物物,又可以合一团体目之。如人为五官、百骸之集团;而五官、百骸又为各种细胞之集团;而各细胞又为各种原形质及细胞核等之集团;而此原形质等之瞬息变化,亦可谓其为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239563.html
  • 灯前禅影(十六)

    成就万德。体性虽空,能施法则。观之无形,呼之有声。为大法将,心戒传经。水中盐味,色里胶清。决定是有,不见其形。心王亦尔,身内居停。面门出入,应物随情。自在无碍,所作皆成。  这里把“心”看成是“王”,...皆成。。”   不过,〈心王铭〉一方面由真常思想来说心王,一方面也由性空思想来说心王,因此又称心王为“空王”,认为心王是:“无形无相”“观之无形”“不见其形”,它的体性是空。但是“体性虽空,能施法则。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547140.html
  • 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质及其定位问题

    以此称之为一切法之体性,而为了表达此理体与体证之密切关系,智旭擅长以实相而表达之,即用实相来显示远离人法之执,由人法二空所显示的道理,称之为实相,此实相道理堪为一切万法作体,故称之为理体。因此,本文在...心性来加以发挥。然颇令人感到棘手的是有关“理体”的概念,在智旭本人并没有统一的用法,如有时用“性体”,[注1]有时用“体性”,[注2]或“理体”等,[注3]乃至“心性”亦有不同之用法,[注4]如“心体”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748133.html
  • 诸家大手印比较(四)

    必须保任或守护,及其所证之果,皆为即身成就,则禅宗之与大手印,彼此均同之也。   尤有进者,大手印之四瑜伽,乃为循序专修于大手印者所说,然西藏大多数之中观见宗,其究竟,亦不过观求一切法之体性真实空义,此心之体性,自在所观察之内,今则修我之心体本妙明净,既为本妙明净,更何须观其为有为无,空与不空乎,若于见宗未获印证,虽修亦无保任之境,故当以印证见空为首要,然后印证自住之智慧,是即住自本性,令心如何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0785440.html
  • 摄山新韵

    ”众生,于是他就转向对般若学的研讨和弘扬。他读了萧统关于“二话”体性的解释后,极不赞成,向萧统的论点发起“咨质”:“浮伪起作,名之为俗,离于有无,名之为真,末审浮伪为当与真一体,为当有异?”(《广...所知,不生为体。依人作论,应如是说。若论真,即有是空。俗指空为有,依此义明,不得别异。”(同上)从这段答辩文中,萧统似乎也意识析真、俗二话为异体的不妥,所以他解释说,真、俗二谛的体性有别,是从“世人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652414.html
  • 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浅解

      一作意。作意即是注意或留意,作意有惊觉心种,令起现行的作用,也就是说,作意能令其馀心王心所都发动起来的作用。它以令心惊觉,发起现行为体性,趣所缘境为业用。   二触。触即接触。根境识和合之后,产生触心所,它以心、心所触境为体性,为受、想、思等所依为业用。   三受。受即领纳。眼识领纳色境,耳识领纳声境,乃至意识领纳法尘境,它以领纳六尘境上顺、违、非顺非违(即中庸境)的境相为体性,生起愿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758263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十讲

    第一、“虚空无为”,是指既不是色,也不是心(原因是:既没有质碍的体性,也没有明知的体性),而且远离障碍、不是因缘能造作的东西,所以叫做“无为”。   ...本不生灭,故名无为。   第二、“择灭无为”,是通过智慧简择诸法的体性,而永灭烦恼、显出真理,所显的真理本来没有生灭,所以称为“无为”。这不是离开心所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3358325746.html